近日,浉河区法院通过网上立案、在线调解,短短一周时间内成功化解一起标的为1300余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助力企业健康发展。
案情回顾
2019年8月2日,原告某服务有限公司中标了被告信阳市浉河区某局公开招标的“浉河区某设备采购项目”合同,设备总价款3000余万元,信阳市浉河区某局分三期支付:中标货物安装调试后,经第三方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,支付合同总额的40%;验收合格第二年支付合同总额30%;验收合格第三年支付合同总额30%。
合同签订后,某服务有限公司按照约定交付全部货物,并完成相应物品安装。2020年初,因逢新冠疫情爆发,第三方验收工作暂缓,直至2020年7月,才逐渐恢复开展验收工作。2021年5月21日,原告按照合同约定开具1200余万元的发票,向被告申请支付第一期款项,但信阳市浉河区某局迟迟未能支付。2021年12月13日,原告在网上立案,诉至浉河区法院。
由于案涉款项巨大,且被告为政府职能部门,承办法官崔俊杰接收案件后高度重视,经过查阅卷宗发现该案件立案为普通程序,若按照正常办案思路,应该预留15天举证时间,考虑到临近年底,该案又涉及营商环境,崔俊杰法官当即决定转变办案方式,多次与原、被告联系,得知双方对案件事实争议不大,遂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
因被告是省外公司,基于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,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,降低感染风险,减少当事人诉累,承办人立即安排预约网上办案平台进行在线调解。 2021年12月21日上午,双方调解达成初步协议,被告信阳市浉河区某局表示需要再次对调解结果请示领导。崔法官趁热打铁,安排当天下午再次进行协商,最终在21日下午5点圆满化解该案纠纷。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也是服务企业最有效、最可持续的举措。案件从受理到化解仅用短短一周的时间,浉河法院克服疫情影响,发挥审判职能,主动作为,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