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进民法典宣传普及,增强群众法治意识,5月27日,浉河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晏阳走进董家河镇董河社区,以《民法典中的“家事”规则:彩礼返还与赡养义务实务解析》为主题,通过真实案例解析,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法律知识宣讲。
以案说法:彩礼返还
“同居多年未登记,彩礼退不退?”“结婚15天就离婚,彩礼能要回吗?”“为彩礼欠债,离婚后怎么算?”晏阳以3起真实案例切入,向居民讲解了民法典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。并提出三点倡议:第一是莫让彩礼成为婚姻的“计价器”,真挚感情比金钱更珍贵;第二是大额财物往来可书面约定性质,避免“谈钱伤情”;第三是拒绝“天价彩礼”陋习,共同践行文明婚俗新风尚。
以案说法:赡养义务
“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,谁来管老人?”“父母有房有存款,子女还要给钱吗?”“断绝父子关系,能否不赡养?”针对老龄化社会中的赡养问题,晏阳通过3则典型案例,阐释了民法典第1067条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。晏阳强调:“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责任,更是法律义务。子女应主动关心老人生活,让常回家看看成为行动。”
互动答疑 解决群众难题
宣讲结束后,晏阳与居民展开互动交流。一位居民提问:“儿子结婚后儿媳有没有赡养公婆的义务?”晏阳耐心解答:“法律上儿媳对公婆没有强制赡养义务,但民法典鼓励家庭成员间互帮互助,共同营造和谐家风。”现场气氛热烈,居民纷纷表示:“这样的普法接地气,听得懂、用得上!”
此次民法典进社区活动,通过“身边案例+法律解读”的形式,让抽象的法条“活”了起来。董河社区书记王光权表示:“普法宣传增强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意识,也为化解家庭矛盾、促进社区和谐提供了指引。”下一步,浉河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推动民法典走进社区、融入生活,为建设法治社会、和谐浉河贡献司法力量。